打破教育邊界,“智慧校園”重新定義教育模式
讓智慧校園觸手可及
教育部等十部門聯合印發《5G應用“揚帆”行動計劃(2021-2023年)》,明確了5G+智慧教育的發展方向;隨即教育部等六部門印發《關于推進教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構建高質量教育支撐體系的指導意見》。可見,教育信息化是加快我國教育現代化和教育強國建設的重要議題。
推進教育信息化發展,需要教育者抓住信息技術爆發式發展的機遇,什么是真正意義上的新型教與學模式?又該如何用好新技術,構建新型教與學模式?
問題1:目前信息技術解決了教學中的哪些實際問題?
在全國各地各校調研中發現,學校教師信息化運用主要做法是:課堂教學中,能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及云平臺上的資源和工具講解知識;借助教學數據,比如考試成績、作業完成情況等,找到學生學習中的問題,幫助任課教師針對問題錄制微課、推送相關試題等給需要的學生;另外通過智能組卷、網絡閱卷和成績統計分析等,提高了考試和閱卷效率。
這顯示,大多數教師在教學中已經能夠應用智能工具賦能教學,具體表現在支持課堂互動交流、實現教學實時精準評價、動態選擇資源等。進而減輕教師工作負擔,提高了教學質量和工作效率。
問題2:“教與學”不僅局限于課堂,它貫穿課前、課中、課后、課外,除了課堂教學外,在其他方面,信息化目前發展情況如何?
“只有想不到,沒有搜不到”,從這句話就可以看出,目前我國教育信息化資源建設取得了很大進展;同時,以學生畫像為代表的教育大數據技術用于學生評價也在積極實踐;國家印發的5G、教育新基建文件,也傳遞出教育信息化制度建設上的不斷完善。信息化助推了教育改革。
問題3:教育部公布了《關于“基于教學改革、融合信息技術的新型教與學模式”實驗區名單》,重點聚焦課堂改革,如何理解“新型教與學模式”?
鐘紹春:新時代教育發展不僅要解決規模、質量、公平、效益和效率等共性關鍵問題,更要有所創新。教育創新在應對全球化激烈競爭的挑戰、建設創新型國家中處于基礎性地位,教育信息化是教育創新的強大動力,而構建新型教與學模式則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基石。
教育創新的核心是人的發展,需要充分發揮人工智能、VR/AR和“互聯網+”等技術優勢,從教與學組織結構重構、教與學活動優化和實施等層面探索問題解決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問題4:解決傳統教學痛點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在這方面,有哪些有效途徑?
建立基于大數據的智慧教和個性學體系。在智能感知環境中,基于學科知識圖譜,全面、科學、系統、完整地采集教與學過程和結果數據,動態分析每一個學生學習情況和教師教學情況,形成教與學分析報告,及時調控教與學活動,支持教師智慧教和學生個性學。
總結經驗:
以信息化手段
超常規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